用真情、至爱、孝善、美德、奉献,营造着爱的港湾家——记“好婆婆”赵秀玲

作者: 胡凤岗 郝堇廉 来源:  发布时间: 2016-09-05

 

 

  赵秀玲,今年61岁,是农机公司下岗职工,现住敖镇赛罕社区农机小区。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,是一位通情达理、勤劳善良、持家有道、爱护晚辈、团结邻里、婆媳关系相处融洽、邻里公认的好婆婆。她识大体、顾大局,有着中国妇女的纯朴和传统美德,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,操持家务,任劳任怨,有一个三代同堂的9口之家,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三个孙女。勤劳、善良、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,她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温馨的气氛,是邻里们羡慕的好家庭。

  赵秀玲和丈夫刘根成生育了两个儿子,随着两个儿子结婚后,家庭也随之添人增口,两个儿媳进门后,先后育有了三个孙女,大的4周多,小的一周多,家里的孙儿辈都是赵秀玲一手带大的。邻里经常会逗逗孩子们:“你们是和爸爸亲,还是和妈妈亲?”孩子们总是稚气的回答:“都不亲,和奶奶亲。”听到这话赵秀玲总是一阵欣慰一阵心酸。欣慰的是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,心酸的却是为这些孩子自己患病在身。每当提起这事,儿媳们老觉的过意不去,说叫婆婆为自己的孩子操了这么多心,受了这么多累。赵秀玲却说,人这一辈子,少不了沟沟坎坎,有困难咬咬牙就了。

  她什么也不图,只要孩子健康,全家平安,和和睦睦过日子,吃再多的苦,受再多的累,她也心甘情愿。更何况儿媳也是她的孩子,有着割不断的亲缘,真心实意疼她们,是一个婆婆起码的做人做长辈的道德标准。

   除了抚育三个孙女外,平时一大家子7口人的吃喝拉撒,大事小事基本全靠赵秀玲操持。大家难当,平时两个儿子工作繁忙,两个儿媳,一个在外地工作一年四季不在身边,一个做了两次手术不能干活,她就在家准备一日三餐,接大孙女上学放学,照应小的,洗衣叠被,任劳任怨。

  赵秀玲的大儿子在鄂前旗当协警,每月只有1700元的薪酬,大儿媳因为做了两次手术不仅干不了活,甚至连孩子都不能照料;二儿和儿媳虽然都有工作,但分居两地还要还房贷,也没能力资助父母,赵秀玲和丈夫虽然都有退休工资,除了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消费外,还要给孙女们买奶粉、牛奶、水果,缴幼儿园费用,每月下来都是捉襟见肘,无奈,丈夫十几年在外打工贴补家用,现在患病不能外出打工,翻盖新房欠下的十多万外债至今还没有还清,如今,赵秀玲患上了脑梗,丈夫患了心梗和冠心病,夫妻俩每天都离不开药。清贫的日子,赵秀玲平时很注重节俭,从不浪费一点东西,也深知挣钱不容易,从不乱花一分钱,不仅自己如此,也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媳也要这样做。他们互相尊重,互相关心,互相体谅,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商量,共同解决,平凡的点点滴滴却无不展现一个好婆婆的形象。

  俗话说,人心都是肉长的,事实证明她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。儿媳对她和丈夫也很孝顺,通情达理,逢年过节,都给老人买点补品,送件服装。特别是她有个头痛感冒,不愿动弹的时候,孩子们都吓的不得了,催她去医院,恐怕她出大毛病。想想这些,心里觉的挺踏实。

  人们常说做个好婆婆难,但是她却认为做个好婆婆不难,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,用心疼爱,真心包容,家庭就会和谐美满。儿子儿媳偶尔发生矛盾了,她从不偏袒儿子,等双方心平气和后,再问原因,谈心、解疙瘩。她总说,媳妇虽说不是亲骨肉,但她是离开父母来到这里要和儿子过一辈子的人,就应当自己的女儿去处。她还常说,媳妇迈进咱家的门就是咱家的人,她说,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,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,趁现在自己还能自食其力,多干一天是一天,多干一点是一点,只要能动弹,就不要耽误他们的日子,街坊都说赵秀玲是个好婆婆,在儿媳的眼里婆婆也是一个好榜样。2016年7月,她被赛罕社区评为“好婆婆”荣誉称号。

  真情,跨越数十载时光;至爱,溢满幸福和谐家;孝善,奏出幸福音符;美德,传承忠孝文化。在赵秀玲与丈夫、儿子媳妇孙女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里,处处洋溢着爱的温馨、爱的温暖,他们用平平凡凡的事、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。